痛风石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治疗痛风石?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临床表现,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在软组织中形成晶体和沉积物,引起慢性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性肿胀。
痛风石刚形成时很软很小。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晶体开始积累并变大,同时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从外面看,是大小不一的黄色和白色疙瘩堆积在一起,像一堆小石子。皮肤表面也因紧张而变得很薄,容易形成皮肤溃疡,流出白色粉末或粘稠糊状物。
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耳廓、指关节、腕关节、肘部等摩擦较大的部位。
如何治疗痛风石?
保守治疗:
---饮食控制
痛风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尿酸盐的沉积。因此,加强饮食控制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尿酸值,防止痛风石的进一步生长和扩大。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临床试验研究证实,痛风患者每天锻炼30分钟有氧运动,坚持每周锻炼5次以上,血尿酸水平明显改善。推荐项目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乒乓球、慢跑等
---口服降酸药
当血尿酸浓度维持在<297.5μmol/L水平时,一些痛风石可以逐渐被吸收和溶解。
因此,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痛风石,降低尿酸,使血清尿酸水平达标仍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别嘌呤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
急性期的抗炎治疗对痛风石患者也很重要。秋水仙素、非甾体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
症状缓解两周后,患者将进入缓解期,然后接受标准化的血尿酸降低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痛风石不仅可以改善四肢的功能和外观,还可以减少痛风石库的储存和体内尿酸的总量,从而避免高尿酸对身体重要器官的损害。
然而,有许多术后并发症,往往存在切除皮肤愈合不良和坏死的风险,一些患者的术后结果比以前更差。
而且,如果患者在手术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尿酸,痛风石可能会再次增长。
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痛风石较大,易于清除;
影响骨骼和关节功能,给生活带来不便;
紧张型痛风石易引起皮肤坏死;
痛风石引起神经压迫,症状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由成都风湿医院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