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老一辈的身上,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有些朋友因为习惯于节俭,及时食物发霉了也不舍的扔掉,而是将霉的部分去掉,然后在吃掉。那发霉食物去霉后还能吃吗?食物发霉其实就是产生了黄曲霉毒素,那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如果你想要了解,就别错过了下面的讲解。
发霉后的食物应全部丢掉
发霉食物去霉后还能吃吗?生活中有不少人呢都是这样处理发霉食物的,而专家提醒大家注意,发霉后的食物应该全面丢掉。很多传统食品是利用有益霉菌进行生产的,比如利用米曲霉生产的酱油、利用毛霉和青霉生产的腐乳、利用根霉生产的米酒,但大部分霉菌可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危害人的健康。食物发霉后,哪怕去掉发霉的部分,食物仍不能食用,因为霉菌细胞用肉眼无法看见,平常看到的霉斑是霉菌大量繁殖后产生的霉菌菌落,霉变食物的未发霉部位有肉眼不可见的霉菌和霉菌毒素,因此,食物一旦发霉要及时丢掉,千万不要持侥幸心理,当心引起食物中毒。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条件
健康专家提醒大家注意,黄曲霉毒素对于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那黄曲霉毒素是怎么产生的呢?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大家往往认为食物发霉了就是产生了黄曲霉毒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霉菌分为很多种,馒头发霉是由青霉和黑曲霉引起的,柑橘的霉变是由青霉引起的,而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食物发霉并不一定全部是由黄曲霉引起的,黄曲霉多见于发霉的粮食及其他霉腐的有机物。
此外,产生黄曲霉毒素需要一定条件。黄曲霉只有在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食物发霉不一定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综上所述,食物发霉并不一定就是产生了黄曲霉毒素,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霉,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如果食物出现了发霉的情况都是不可以在吃的,即使是将发霉的部位去掉也不可以。同时上面还向大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怎么样,现在大家对于黄曲霉毒素是否更加的了解了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