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饮食维持血糖稳定很重要,除了选择药物维持外,日常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一些食物不能随便吃,否则导致血糖不稳定,那么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什么食物?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远离四类食物,这类食物容易让血糖升高,因此要注意了。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什么食物?四类食物不能吃
一、精制类食物
糖尿病人要避免过多的摄入糖这是糖友们都知道的禁忌。糖属于碳水化合物,除了糖,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单糖,从而导致血糖上升。生活中很多精细食物都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在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进而干扰身体的葡萄糖水平,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糖尿病人在日常对于这些精制类食物要尽量少吃。
二、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在进入身体后会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从而让血液粘稠,使得患高血脂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所以糖尿病人在日常对于一些高脂肪食物也要避免,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低脂肪食物。
三、各种油炸类食物
油炸食品大概是大多数人无法拒绝的一类食物了,原因在于食物在通过油炸后口感会变得非常好,更能刺激味蕾。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在油炸的过程中会吸取很多的油脂,让食物的热量变高,如果糖尿病人经常食用这类食物就会导致摄入能量过多而引发肥胖,导致血糖不稳。
四、各种快餐
很多快餐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是比较高的,而这些反式脂肪酸如果进食过多不仅容易引起肥胖,更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糖尿病人在日常尽量要避免过多食用快餐,如果是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在外就餐,尽量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过多食用高油脂、高热量的快餐食物。
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糖尿病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端坏死。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排汗异常,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在所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阳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了,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这些并发症便如同潜在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威胁到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饮食上也要少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稳定血糖。
糖尿病的预防小常识:
1、减肥: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百分之五,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百分之七十。
2、中年应关注血糖: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3、睡眠适当: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4、吃肉先吃醋: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5、选择高纤食物:标注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6、深呼吸减压: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7、避免独居: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8、少吃快餐、火腿: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百分之四十三,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9、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并发症,运动结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冒和皮肤感染。
10、注意运动时间:应选择餐后进行。尽量减少空腹运动,以免诱发低血糖,应详细向患者介绍低血糖反应时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多等,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
专家提醒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进食不当的食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容易加重病情,因此饮食要格外注意。除控制饮食外,适当的锻炼也是帮助控制血糖的,防止肥胖,也能起到降血糖并且稳定血糖的效果,从而防止血糖失控。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