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过于肥胖,这会严重的危害健康,还容易引起疾病的出现,比如肥胖的人容易出现脂肪肝,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旦出现了脂肪肝要及时的调理,否则对身体危害大,下面专家来为大家介绍肥胖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以及怎么预防脂肪肝,一起来看看吧。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脂肪肝,这是什么原因呢?
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组织增加,体内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增多,成了机体的主要能量供应物质,而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一般情况下,葡萄糖利用降低,血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是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来抑制游离脂肪酸释放的,但当体内脂肪大量增加时,即便受胰岛素抑制,其游离脂肪酸释放的绝对量还是增加,使得过多的脂肪酸大量进入肝脏合成为甘油三脂,于是形成脂肪肝。这就是为什么肥胖者容易发生脂肪肝的基本原理。
正常肝脏只含有少量的脂肪,约占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胆固醇,肝脏是中性脂肪合成和利用的主要器官,不是贮存脂肪的场所。肝脏不断将进入肝内的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很快以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式释放入血液循环,当肝内甘油三酯的合成与运转失调,以中性脂肪在肝内大量积聚时可形成脂肪肝。
腹部肥胖的人之所以易发生脂肪肝,是因为腹周围的脂肪对刺激较敏感,以致由腹脂肪输送至肝的脂肪酸增加。肝内脂肪酸的去路除分合成磷脂与胆固醇外,主要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再与肝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载脂蛋白结合,形成vldl--甘油三酯释放入血,当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超过了肝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的能力,或形成vldl 输出发生障碍,可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此外,肥胖人多合并有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感受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肌肉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亦下降,以致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葡萄糖不断刺激胰岛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肝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以葡萄糖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大量的甘油三酯,继而发生内源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
肥胖的人如何预防脂肪肝?
1、积极调整日常饮食结构
肥胖者若要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除应积极戒酒、合理量化饮食外,还应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如:日常三餐按时摄取,戒吃夜宵,以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为进食原则。
饮食上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糖果、糕点等甜品,不暴饮暴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腻、煎炸及动物性食品,控制晚餐,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和甜食。
2、增加运动量
肥胖人群要想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重点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项目以爬楼梯、慢步走、跑步、42式太极拳和骑车等有氧运动为主,每天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运动量,长期坚持。初步运动应该小运动量,逐步提升。
运动健身上,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每天坚持做有氧运动,促进脂肪的燃烧。运动方面以45分钟左右为宜,实验表明,人体在有氧运动45分钟左右,才能达到脂肪消耗。
脂肪肝发病原因
脂肪肝的病因学包括脂肪肝发生的条件(诱因)和导致脂肪肝的原因(致病因素)两个方面,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为脂肪肝发病的条件因素。
脂肪肝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代谢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等。
化学因素(20%):
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营养因素(20%):
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或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2)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其他疾病所诱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即使热量足够也可引起脂肪肝,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主要见于儿童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因素(20%):
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遗传因素(10%):
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直接致病的,在肝脏,它们主要引起先天性代谢性肝病,其中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果糖耐受不良等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大泡性脂肪肝,而尿素循环酶先天性缺陷,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遗传缺陷等则可引起小泡性脂肪肝,此外某些家庭中的人具有某种疾病的素质,如肥胖,Ⅰ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脂血症等,此种现象称其为遗传易感性。
以上就是关于肥胖和脂肪肝的介绍,可以知道肥胖人士是容易出现脂肪肝的,因此这些朋友日常更是要注意饮食调理,日常注意积极的运动帮助预防脂肪肝,一旦出现了脂肪肝,要积极的进行调理,以上介绍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