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大家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盐对于大家的身体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健康专家指出食盐固然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但对于食盐的摄取,每天的量必须要严格把控。而对于某些人而言,食盐更要小心翼翼才行。今日整理了这几类人,吃盐要多些注意!
哪些人不能多吃盐
1、经常头疼的人
可能大家更多了解不能吃过量盐的是高血压的人群,但对于头疼明显的人群,他们也要对盐有一定的距离才行!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头疼是与盐摄入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对于头疼的人群,盐摄入要适量!
2、经常水肿的人群
像水肿这种症状也是有食盐的影响的,高盐的饮食习惯是容易造成组织水肿的,像女生的疲劳无力以及不稳定的情绪都鱼盐摄入有关系,对于女性朋友们,经期前要控制食盐的摄入,谨记!
3、有咽炎的人群
对于这类人群,不仅只是对盐的控制,对于辛辣或者油腻的食物都有控制食用量!因为咽炎问题的人群,喉咙本来就很脆弱,如果吃到对其刺激很大的食物,会加重病情的,因此不能吃太咸、太辣或者油炸的食物,这是对喉咙的保护!
4、肤质差的人
如果觉得自己皮肤不是很水润而且有点干燥的话,平常对盐的摄入是需要控制的!学过生物的都知道,盐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如果想要保持皮肤水润的话,平常盐的摄入不能过量,否则是容易导致皮肤水分过量失掉,这样皮肤怎么会变好呢?
5、胃功能差的人
过量的食盐摄入易导致多种胃病的出现,因此在肠胃不好的情况下,不要过量的摄入盐分!这是因为盐分过大的话,会令黏液对胃壁的保护变差,这样胃壁易受到侵害,这样很多胃病就会发生,还可以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要慎食!
6、骨质不好的人群
骨质疏松的病患本身就需要钙物质,但吃盐过量的话,会加快钙被排除,这样对于这样的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盐当中的钠过多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加重,希望大家要引起重视才行!
7、肾病患者
大家要明白,盐摄入过量,人体是有能量进行平衡的,但是这个平衡的器官是肾。对于肾病患者而言,本身功能就没有很好,如何能够将多余的盐分排出呢?所以,如果有肾病的话,盐一定要控制好摄入的量,这对身体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如何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
水
食盐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饮食如果吃得太咸,容易导致细胞脱水,让人感觉口渴,更需要注意的是,吃盐太多会减少唾液分泌,引起血压升高,而吃太多盐后,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喝水,通过尿液将过量的不良物质排出来。
香蕉
吃盐分含量过高的食物,会导致体内储存过多的钠元素,而这会影响钙的代谢,增加钙的流失,甚至促发心血管疾病,而香蕉含钾很高,可以促进体内过多钠盐的排泄,对健康是有益的。
黄瓜
黄瓜不仅含钾高,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水分等,而这些物质不仅是身体需要的营养元素,还有利于排出体内过量的钠盐,并且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身体里一些毒素的排出。
梨
吃盐太多容易引起血压升高,造成身体缺水,身体也容易水肿,而梨有大量的钾,能促进钠盐的排出,丰富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经常吃可以令血压恢复正常,而且梨含水量高,可以生津止渴,高含量的果胶,能通利大便,进一步排除钠盐与其他废物。
红豆
钠盐摄入太多,会导致组织间隙储存更多的水分,进而引起并加重水肿,而红豆中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有解毒,消水肿的作用,且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等,吃盐太多后喝些红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吃盐的注意事项
盐不能多也不能少
盐不能吃太多,但是也不能吃得太少,长期吃盐过少,可引起低血压,疲惫无力、食欲减退等等不适感,尤其在过重的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后更需要适量增加盐的摄入,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克。
食盐也有保质期
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主碘化钾,碘化钾在长期的光照、风吹和受热的情况下,会慢慢挥发,进而造成其的碘含量降低,食盐的存放时间通常不能宜超过三年,并尽量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炒菜出锅再放盐
在炒菜油热时放盐,由于温度很高,食盐中的碘化钾遇高温会分解成碘挥发掉,建议炒菜时应该尽量在快要出锅时再放。
高血压者少吃盐
饮食口味过重久而久之会引发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吃高盐分的食物,除了炒菜少放盐外,还要少吃一些腌制等高盐食品,另外,胃病、冠心病等者都要控制吃盐。
避免其他食物中的钠
有些人以为在炒菜时少放盐,就可以避免过量盐的摄入,其实,日常饮食中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如汤料包、沙拉酱、罐头食品等,这些同样要少吃。
存在上面几种情况的朋友,大家一定要控制日常摄入盐分得量,以免给身体造成大的伤害。固然食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平常的摄入量,特别是对于这七类人,平常在吃盐要严格的控制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健康生活!当然食盐不是坏的东西,大家不要看到这里就特别的排斥吃咸味的食物,只是建议大家要根据营养的要求,注意盐的摄入即可,平常补充适量的盐分,对身体的恢复和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