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足痛是痛风的典型表现。为什么痛风晚上容易发作?主要有四个原因。
饮水量减少会导致血液浓缩。
晚上,人体会通过呼吸、排汗、排尿(起夜)等途径失去水分,但不像白天那样方便随时饮水,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使尿酸浓度升高,结晶沉淀,诱发痛风发作。
解决
摄取足够的水分对于预防痛风发作非常重要,但睡前过量饮水会导致夜间过量,影响睡眠质量。所以痛风病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饮用水仍应以白天为主,离睡眠时间不宜过近;
把水杯放在床边,让口渴的时候随时喝;
使用空气加湿器,避免卧室过度干燥,避免体内水分流失加快。
低温会降低尿酸盐的饱和度。
夜间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新陈代谢率下降,体温相对较低。气温下降会降低尿酸盐的饱和度,更容易沉积,从而诱发痛风。
解决
睡觉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肢体远端。
现在是寒冬,昼夜温差较大,睡眠时要注意保暖;
夏季切忌贪凉,不可将空调温度调至过低。
夜间睡眠障碍使组织缺氧。
痛风患者,尤其是体重超标的痛风患者,睡眠时打鼾并不少见。当打鼾时,呼吸暂停会反复发生,导致组织缺氧。
为应对组织缺氧,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内源性嘌呤,嘌呤最终代谢成尿酸,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还容易引起痛风。
解决
打鼾症状严重的痛风患者必须采取措施,尽快纠正睡眠呼吸暂停。
建议睡眠时选择侧卧或半卧,抬起床或枕头,保持鼻腔通畅;
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减肥以改善打鼾症状;
对符合指征的病人,可选择佩戴矫治器,接受手术,经鼻正压通风等治疗。
第四,荷尔蒙分泌减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预防痛风,改善发作时的症状。然而,这种激素的分泌会随着一天的时间而波动,具体表现为:
0-2:00,低。
3-5点开始上升。
6-8点,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可见,夜间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理分泌减少,使痛风更易发作。
解决
荷尔蒙分泌的生理节律是无法调节的,但是可以用类固醇药代替补充,以防止痛风发作。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必须符合激素治疗的指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综上所述,针对上述饮用水、温度、打鼾、激素等诱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可以大大降低痛风夜间发作的风险。另外,在缓解期,注意低嘌呤饮食、适度运动、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是预防痛风的有效手段。
提醒所有患者,如果脚,尤其是大脚趾突然剧烈疼痛,很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记得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