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部位以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为主。病灶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至脊柱和脊旁组织,造成骨的强直。现在认为该病为血清阴性结缔组织病,为最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强直脊柱炎的病因有哪些?
强直脊柱炎的病因还没有完全确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基因因素: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HLA-B27的阳性检出率在90%~96%之间,家族遗传性阳性率在23.7%之间。其家族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10倍,而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0倍。
感染因素:尿道生殖系感染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盆腔感染可经淋巴途径传播至骶髂关节至脊柱,也可扩散至全身症状以及周围关节、肌腱和眼色素膜的损伤。
内分泌紊乱或代谢紊乱:由于类风湿多见于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因此认为内分泌紊乱与本病有关。但是激素对类风湿的治疗作用并不明显,激素紊乱与本病的关系也不明确。肾皮质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风湿性或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没有显著增加或减少。
其他因素:年龄,身体状况,营养不良,气候,土壤侵蚀,潮湿和寒冷。其他如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虽有一定关系,但缺乏证据支持。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诊断标准?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骶髂关节炎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正常骶髂关节几乎可将本病排除。与脊柱相比,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要早于脊柱,有助于早期诊断。骶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为三个阶段。关节边缘早期可见模糊,关节密度稍高,关节间隙扩大。中段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密集带增宽,宽度可达3cm。后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密带消失,骨小梁穿过,骨性变强,骨性变直。
胸椎疼痛和强直。
下腰痛、强直等症状已经3个多月了,虽然休息也没有缓解。
限制腰椎活动。
扩大胸部受限。
虹膜炎或其他继发症。
上述6个指标中的1个再加上一个就可以确诊了。后面5例中的4例同样可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