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炎性疾病,通常是从骶髂关节开始发病,向上发展可累及脊椎,胸椎,颈椎等。一些病人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骨质疏松,葡萄膜炎,主动脉瓣病,慢性中耳炎等。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误诊,三年致残率达45.5%,五年致残率上升到70%。为此,应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致残。
强直性脊柱炎治不好?5个方法助你解决强直病
1.对于早期病变,CT和MRI检查更为敏感。
X光的价值在于它的高空间分辨率,对于骶髂关节炎的典型影像学分型,可以作出3、4级强直性脊柱炎的肯定诊断。这种检查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但缺点是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CT和MRI低。
对于早期骨病、小关节、椎体骨折和椎管狭窄,CT可能是最好的评估方法。但是,CT的缺点是不能显示软骨病变,因此,在病变的早期,骶髂关节的形态没有改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个时候,另一个更加敏感的检查方法——核磁共振成像就可以使用了。
2.说服病人合理地坚持锻炼。
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康复训练可起到协同作用。减轻疼痛,控制炎症,维持脊柱原有的活动功能及活动范围,减少并发症。
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迅速缓解下腰痛和僵硬症状。
NSAIDS可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增加活动范围,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晚期对症治疗的首选药物。NSAIDS药物有多种类型,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是病人要注意,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NSAIDs,不但不会提高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后2~4周会出现一般效果,应及时发现并调整药物不良反应。
4.抗风湿药物(DMARDs)必须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治疗风湿药能明显改善AS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但由于起效缓慢,即所谓的慢性抗风湿药,因此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常需一次快速起效的NSAID。
5.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的作用是延缓疾病的发展。
抗癌坏死因子抑制剂主要有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等。其优点是起效快,抑制骨质破坏效果明显,对眼轴及周围症状有明显效果,患者总体耐受性好,可降低葡萄膜炎复发率。
比起药物治疗,推荐病人把运动锻炼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其实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复发风险越低。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抑制新的脊椎骨的形成,建议尽早服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成都风湿医院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