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我们经常会遇到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可能大家对于过敏只是有大致的感念,具体过敏分为哪些类型,并不是很了解。过敏是我们身体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反应类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过敏具体分为哪些类型。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是常见的过敏药,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如何正确用药呢?
什么是过敏
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下何为“过敏”: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帮我们能够有效的低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使人体免于疾病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免疫系统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是因为它能够识别“自身”物质和“异己”物质,对于外部侵入人体的一些有害物质,人体的免疫系统都会做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当接触到一些非致病性物质,如花粉、动物毛发、一些食物的成分等,有一部分人群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从而造成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种变态反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
通常过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皮肤红、肿、热、痒、痛等变态反应,属于皮肤过敏反应。
发生咳嗽哮喘等问题,属于呼吸道过敏反应。
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问题,属于消化道过敏反应。
还有一些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引起休克等问题。
同是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有何区别?
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介绍
目前最主要的抗过敏药物就是抗组胺类的抗过敏药物,今天我们谈到的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都属于该类药物,组胺这个物质作用于身体的H1受体,可以引起肠道、支气管、子宫等平滑肌的收缩,同时还可以引起毛细血管的舒张,导致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水肿,瘙痒等皮肤不是症状,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阻断组胺对于H1受体的兴奋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和改善过敏反应及过敏症状的作用。因此,从药理作用上来说,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的抗过敏机制是一样的。
从药物代次上来说,氯雷他定属于第二代的抗组胺药物,与左西替利嗪的兄弟,西替利嗪属于一代,之所以说是第二代,主要是区别于第一代的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除了具有抗过敏作用,还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容易产生嗜睡、乏力,反应变慢等不良反应,同时第一代的抗组胺药物还有一定的抗胆碱能作用,可以导致视物模糊、尿潴留,便秘,口干,眼干等不良反应;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则在不良反应方面要更有优势,其在中枢神经及抗胆碱能方面几乎没有影响,而比如说氯雷他定这个药物,其药物半衰期长达10小时,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在24小时内起到抗过敏的药物作用。
同是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有何区别?
比起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则是更新一代的抗组胺药物,属于第三代产品,左西替利嗪是二代药物西替利嗪的左旋异构体的提取物,对于西替利嗪这个药物来说,其左旋异构体才是具有抗过敏效果的部分,因此,左西替利嗪的用药剂量较西替利嗪可以减半,而副作用发生风险更低。相比第二代的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的中枢镇静作用以及抗胆碱能作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用药更加安全,而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二代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如果与红霉素、酮康唑等肝药酶抑制剂同服,会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风险,因此应该慎重合用此类药物,而三代的左西替利嗪,则不受肝药酶抑制剂药物的影响,在药物合用上,也更自由广泛。
在适应症方面,这两个药物均可用于季节性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对于慢性过敏的治疗中,这两个药物也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介绍
虽然这两个药物都是副作用相对较低的抗过敏药,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慢性过敏的治疗的过程中,服用一种抗过敏药物通常不要超过1个月,抗过敏的药物通常如果服用周期过程,会产生耐药性,使药效降低。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过敏具体是什么样的病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过敏症状,有时候是皮肤过敏、有时候是胃肠道过敏、过敏性鼻炎等表现。过敏症状主要是用药治疗,今天向大家介绍了两种过敏药物,主要都是抗组胺类药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用药,大家都可以多了解。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要根据医生或者是药师的专业指导,不要自己盲目用药。
免责声明:本文由互联网提供,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