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应用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短期内,但易重复,且有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药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量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中药复方具有明显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其化学成分多样,药理作用广泛,效果可靠,毒性低,原料种类多,价格低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有哪些,贵州类风湿要挂什么科室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有几类:苷类、萜类、生物碱、马兜铃酸、川芎嗪、香豆素和黄酮类。
(1) 糖苷类:
以苷类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种类很多,包括含有雷公藤苷的雷公藤;含木瓜蛋白酶的木瓜;含刺五加苷的刺五加树皮和刺五加;含白芍总苷的白芍;含三七总皂苷的三七和含薯蓣皂苷元的盘山龙等。
雷公藤对炎症本身有直接拮抗作用。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多甙在雷公藤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炎症的产生。此外,雷公藤多甙还可以抑制血管生成,减缓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和增殖,减少其对关节软骨和骨的侵蚀和破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木瓜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番木瓜葡甘聚糖的主要靶细胞是滑膜细胞,可以抑制细胞的高代谢、增殖和分泌,从而达到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刺五加和刺五加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植物。刺五加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能刺激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刺五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刺五加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活性,并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刺五加皂甙能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血液淋巴细胞增殖。
此外,白芍、三七、穿山龙对免疫因子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也证明它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生物碱:
含乌头碱的中药包括乌头碱、乌头、乌头、青蒿等。乌头碱类生物碱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动物实验发现,制备的川乌与水牛角按不同比例配伍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在人体内的药物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青藤碱是青藤碱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某种蛋白酶而显著降低免疫分子的活性,进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大量实验证实,多种含生物碱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含生物碱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含有士的宁和龙胆的士的宁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被证明具有显著效果。
(3) 马兜铃酸:
马兜铃科药材如须骨风、广防己、马兜铃、关木通、青木香、木莲中检出马兜铃酸,细辛、天仙藤中检出马兜铃酸,其中须骨风应用最为广泛。寻骨风通常用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肌肉和骨骼挛缩以及受伤疼痛。由于其良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它也经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要挂什么科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挂风湿免疫科或者是风湿病科。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的小关节肿痛,同时伴有晨僵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不能根治的。目前也没有治疗本病的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片等,控制病情的进展。
独活也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桑寄生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传统用于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证。桑寄生的配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此外,还有很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都具有一定的抗 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如苷类中,含柴胡皂苷的柴胡、含山茱萸总苷的山茱萸、含竹节参总苷的竹节参;生物碱类中,含苦参碱的苦参;多糖类中,含灵芝多糖的灵芝;含萜类的伸筋草、青蒿以及以川芎嗪为主要成分的川芎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的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更为深入的研究。